
本科挂科很多,考研面试会被歧视吗
初试是按照一定比例折算到复试的(30%—70%),每个学校比例不一样。
这就是为什么初试成绩排名很好的,很难被刷掉,因为初试分数帮他拉分很多,使得他复试已经赢在起跑线上。
2 复试包括笔试和面试
复试笔试比重更高,一般占比70%,面试占比相对更小一些。
笔试是客观成绩,无法改变,本科成绩对笔试毫无影响。
而且真正拉分的也是笔试成绩,你笔试成绩高,初试成绩也好,面试表现再差也能被录取。
3复试面试包括专业面和常规面
一部分是专业问题面试,这部分考察的是考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程度和事先的准备情况,和本科成绩没有关系。
你本科成绩再差,只要你专业问题回答的好,分数就不会低。
对于常规类问题面试,本科成绩确实有一点影响,因为常规问题会问到本科的学习、生活和经历等。
绩点高,反映出考生四年的学习成绩好,侧面说明学习能力强,学习态度好,导师的印象自然会好一些。
但是每个学校的考试难度、考试方法都不一样,985学校绩点3.5和二本学校绩点4.2,哪个更高呢?
4 这也仅仅是一个加分项
对复试中的面试有一个印象分,最终还是看你的综合表现。
即使你本科绩点满分、国家奖学金、全国大赛一等奖等各种荣誉加身,但是你面试表现不好,这些也都一点没用;
相反,如果你什么经历都没有,但是你面试表现好,给导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反而能获得面试高分。
二、本科绩点低,复试如何应对?
知道了本科经历对复试面试的影响,有人会问,难道这种劣势就无法改变了吗?
答案是:可以改变,学会包装
首先,你要知道复试面试考察的是什么?
导师需要的是可以帮助他们搞科研、搞课题、发论文、搞项目的学生,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以下三个能力:
1 专业能力
面试为什么会有专业问题面试?
考察的就是考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积累,毕竟读研后需要搞学术的,如果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在学术上的进程会比较慢,导师可没空从零培养你。
这部分,需要大家一方面将初试复试专业教材吃透,特别是一些概念;另一方面要从宏观上多了解一下专业背景、发展等。
2
学习能力
研究生和本科生最大的区别就是学习能力的差异。
本科生可以什么都不会,有人会教你,但科研路上很多时候都是独行侠,需要一个人努力钻研的能力。
为什么很多导师看重你的本科成绩和经历,因为这个是反映你学习能力的最重要途径。
但本科绩点4.0、年年奖学金的同学学习能力就一定强、适合搞科研吗?
不是!
本科成绩不是反映学习能力的唯一途径,你要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点,通过这一点反映出你的学习能力。
比如,可以说,参加XX调研活动,一开始什么都不懂,后来通过怎样的学习,一步步达到了怎样的成果,通过具体事件展现你的学习能力。
3 实践能力
读研后,是要帮导师做事的,不仅仅是搞科研,还需要做项目、主持会议、各种社会实践等,实践能力不强的人很难胜任这些。
在这一点上,很多人是通过本科各种学生会、社团、比赛等经历来体现。
当大家都说这些老掉牙的东西的时候,你来点不一样的东西,更能给面试导师留下深刻印象。
比如,去山区支教、志愿者、创办辅导班等等。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