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历史学院)中国古代史考研经验备考指导汇总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专业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的主干学科之一,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宋史、清史。主要研究内容有政治史与政治制度史、社会经济史、思想文化史。专业培养目标为中国古代史学科的教学科研人才及相关领域的专门人才。
硕士生课程主要有:史学研究方法、人类学方法论、中国古代史文献与研究、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国古代史学名著研读、中国古代断代史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史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中国古代农业问题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国外中国古代史研究论著选讲等。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学科重视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培养工作,为国内外著名大学输送了众多优秀博士生,毕业生去向为高校、科研院所、文化单位、出版部门及政府部门等。
考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
633历史学综合
历史学综合含中国通史(截止到1949年)、古代汉语
学制三年
复试成绩计算 1.原则上要求专业综合课笔试成绩60分以上,外语笔试成绩30分以上,外语听力水平和口语水平测试30分以上,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成绩90分以上,即为复试合格。2.对各项复试成绩合格的考生,将复试成绩与初试成绩加权求和,排列录取顺序。初试成绩权重为70%,复试成绩权重30%。
复试结束后,我院将汇总考生各科目复试成绩,并按照学校规定在我院网站公示,请考生关注我院通知公告。各项复试成绩均及格的,按加权综合分数,各一级学科按照从高分到低分依序排列,择优录取,专项计划按照学校要求单列。录取名单将在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公布,请考生及时查询。
2020年复试录取情况
2020年分数线:55 55 180 335
2020年进入复试17人(最高387 最低336)
2020年推免录取了11人
2020年统考录取了9人(最高387 最低350)全部由中国古代史调剂过来的
参考书
朱绍候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上下册)》,河南大学出版社
朱绍候、张海鹏、齐涛 主编《中国古代史 (新版 上下册)》,
福建人民出版社出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李侃、李时岳 著:《中国近代史 (第四版) 》,中华书局出版
章开沅主编《中国近现代史》,河南大学出版社
王桧林、郭大钧 主编《中国现代史(第二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桧林、郭大钧 主编《中国现代史(第二版)(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及历史文选相关书籍。
2020年633历史学综合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0分,共80分)。
1.《徙戎论》
2.律令格式
3.上三旗
4.改土归流
5.《海国四说》
6.《戊戌政变记》
7.护法运动
8.三民主义
二、材料分析(50分)
(一)
广阳王深上言:“先朝都平城,以北边为重,盛简亲贤,拥麾作镇,配以高门子弟,以死防遏,非唯不废仕宦,乃更独得复除,当时人物,忻慕为之。太和中,仆射李冲用事,凉州土人悉免厮役;帝乡旧门,仍防边戍,自非得罪当世,莫肯与之为伍。本镇驱使,但为虞候、白直,一生推迁,不过军主;然其同族留京师者得上品通官,在镇者即为清途所隔,或多逃逸。乃峻边兵之格,镇人不听浮游在外,于是少年不得从师,长者不得游宦,独为匪人,言之流涕!自定鼎伊、洛,边任益轻,唯底滞凡才,乃出为镇将,转相模习,专事聚敛。或诸方奸吏,犯罪配边,为之指踪,政以贿立,边人无不切齿。及阿那瑰背恩纵掠,发奔命追之,十五万众度沙漠,不日而还。边人见此援师,遂自意轻中国。尚书令臣崇求改镇为州,抑亦先觉,朝廷未许。而高阙戍主御下失和,拔陵杀之,遂相帅为乱,攻城掠地,所过夷灭,王师屡北,贼党日盛。此段之举,指望销平;而崔暹只轮不返,臣崇与臣逡巡复路,相与还次云中,将士之情莫不解体。今日所虑,非止西北,将恐诸镇寻亦如此,天下之事,何易可量!”书奏,不省。(《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一梁纪梁武帝普通五年)
1.解释材料中“复除”一词的含义(10分)。
2.北魏北镇政策变化的原因及影响(15分)。
(二)
《清高宗实录》中有关康熙年间和乾隆年间人口数量的记载。
1.材料中两个人口数字的性质(7分)。
2.写出材料中“朕”的名字(3分)。
3.人口数量发生变化的原因(15分)。
三、论述题(四选三,每题40分,共120分)。
1.西汉和北宋建国初年形势有何异同?各自是如何解决的?
2.试述清朝选秀女的制度。
3.晚清时期铁路建设的得与失。
4.试述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
四、古代汉语(50分)。
(一)夫春秋者繫日月而為次列時歲以相續中國外夷同年共世莫不備載其事形于目前理盡一言語無重出此其所以為長也至於賢士貞女高才雋德事當衝要者必盱衡而備言跡在沈冥者不枉道而詳說如絳縣之老杞梁之妻或以酬晉卿而獲記或以對齊君而見録其有賢如柳惠仁若顔回終不得彰其名氏顯其言行故論其細也則纎芥無遺語其粗也則丘山是棄此其所以為短也史記者紀以包舉大端傳以委曲細事表以譜列年爵志以總括遺漏逮於天文地理國典朝章顯隱必該洪纎靡失此其所以為長也
刘知几《史通》
(二)1. 古之人君於其臣也,尊之信之,禮貌以待之,故臣不挾術以干君,君亦不徇利而棄臣。春秋以降,主益替,臣益驕,於是始有倡爲刑名之學,以救時之弊,以尊君而抑臣者。商鞅以之強秦而卒以自终,秦人用鞅之法幷天下,愈益任法,蒙恬、李斯皆將相,久任事秦,以法誅之若刳羊豕然。古之能尊其君未有如秦者也,秦以胥史僕隸待其臣,而臣於秦者,亦盡頑頓無恥,無有與上同休戚者,商鞅之法不獨自而終以秦矣。漢文寛仁待下,而鼂錯以刑名進,錯知帝不能盡用,因請以術數敎太子,葢知太子之猜忌而投其所好也。天子在而自結太子,錯自此見輕於太子矣。吾聞以仁義治天下,未聞以術數治天下,以術數者好殺而不信其臣者也。
钱大昕:《潛研堂文集》
2.国史之失职,未有甚于我朝者也,故事有不讳,始命内阁翰林臣纂修实録,六科取故奏,部院咨陈牍而已。其于左右史记言动,阙如也。是故,无所考而不得书,国忸衮阙,则有所避而不敢书。而其甚者,当笔之士或有私好恶焉,则有所考无所避而不欲书,即书,故无当也。史失求诸野乎,然而野史之弊三:一曰挟郄而多诬,其着人非能称公平贤者,寄雌黄于睚眦,若《双溪杂记》、《琐缀録》之类是也;二曰轻听而多舛,其人生长闾阎间,不复知县官事,谬闻而遂述之,若《枝山野记》、《剪胜野闻》之类是也;三曰好怪而多诞,或创为幽异可愕,以媚其人之好,不核而遂书之,若《客坐新闻》、《庚已编》之类是也。
王世贞:《弇山堂别集》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