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层部队军官想在职考研 需要克服5大困难阻碍
最近这些天是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不少部队军官也报名参加了考研。这支特殊的考研队伍,比起地方考研学子来说,真的是经历了很多磨难,希望大家都能关爱他们。
挑战一: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
战略上对人才的重视和战术上对人才的蔑视,在这里几乎是矛盾的长期的存在。
一方面是大力引进人才,各级也把研究生数量作为人才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另一方面是在本单位考研却会面临发展进步受限的隐忧。除了正连职考研可以“捞到”点好处之外,其余时候几乎是拿自己的前途命运做赌注。
基层不乏因为外出读研3年,导致副连干了6、7年的排长;甚至过去有的股长读研归来,本来是很有发展前景的干部,结果股长位置没了,营主官也轮不
到了,干了几年副营又只得灰溜溜转业。
既然我们这么迫切地希望提升队伍的文化素质,就不应该进行类似上述的发展限制,阻断基层干部提升学历的动力和信心,因为读研导致的超龄离队也浪费了国家培养研究生付出的成本。
虽然,人不在单位没法在调职上进行考察,但如果学成归来,是否可以考虑提前晋职,把读书那几年付出的时间成本通过提前晋职等方式补回来呢。
挑战二:来自领导的不理解。
对领导来讲,他究竟需要一个安于基层肯老老实实干活的人,还是需要一个眼界很高愿意提升自己的人呢?
这个问题见仁见智,不过从眼前的利益来看,一个安于基层老老实实的人更需要,毕竟读书回来领导也差不多可以走了,至于干部整体素质、知识容量啥的也不重要了。
另一方面,考研必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花在工作上的精力相应就少了,如果仅看眼前不看长远的话,还不如把干部都铆在岗位上老老实实推稿子呢。
所以,来自领导的不理解是很正常的,毕竟谁也没有义务全力支持你考研而放弃眼前唾手可得的所谓工作成绩。只做自己任内的事,对于任后的、全局的,反正自己已经调职调走了,也就无所谓了吧。
请关爱那些考研的战友,是他们仍怀着一颗科技兴军的初心,默默在熬灯孤独地战斗。也希望领导们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多多想想整个部队建设的全局,为给他们一点支持。
挑战三:来自战友的嘲讽。
所谓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虽然这句话有失偏颇,但是在考研这件事上,有的单位确实是戴了副有色眼镜看待考研军官。特别是在流毒十年间,个别单位反智主义盛行,不跟战友打牌打球喝酒,不和领导溜须拍马跑跑送送,而是自己静下心来看书的军官,是要被当做另类的。
而且,在这样的单位里,常常是考上了就成了战友口中吹牛炫耀的资本,考不上就成了打击挖苦的对象;哪怕是考上了回到原单位,发现物是人非,自己成长进步受挫时,有些战友又要嘲笑考研浪费了进步机会,傻子才会放弃当官去读书,这实在是一种莫大的讽刺!
考研的军官实在是承受了太大的心理压力,所以请关爱他们。
有的人把当官看得一切都重,把入伍当做升官发财的跳板,却把读研进修、投身部队建设当做傻子,希望这样的人能尽早被清除出革命队伍,还部队一片风清气正。
挑战四:工学矛盾异常突出。
在职考试没有人是容易的,特别是在部队白加黑、5+2这种特殊的地方。既不敢让使命欠账,又想追求自己的梦想,我们的考研军官只能忍他人之不能忍,熬最深的夜,干最苦的活。
如果说,平时的工作能多和打仗、科技沾点边的话,也许考相关专
业还能占点优势,可偏偏,我们大部分工作都在与新老五多做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不管是领导讲话还是会议记录或是汇报材料,熬干了多少干部的一头秀发。唯一可以安慰自己的,也许就是考研政治的时候自己比大学生更能编吧……
挑战五:超过常人的复习难度。
毕业几年,从事着与自己本专业毫无关联的工作,哪怕是学霸恐怕也会将知识悉数还给教员吧。如果说,知识能用钱衡量的话,军校教员无疑是最有钱的人之一,因为他们的学生毕业后很少有还能记得自己专业知识的,毕竟,用不到。
所以请关爱他们,明知自己复习的是早已忘记的,明知自己学习的是未来也用不到的,但仍义无反顾投身复习大业,也许只是为自己一个梦想,也许只是想将来也许能学有所用吧。只希望他们的也许能成为现实,这样,有人才懂人才用人才的部队才能称得上是一只现代化的部队。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发表回复